“双减”政策落地以来,我校切实提升校内课堂教学质量,狠抓课堂教学常规,科学设计课后作业,减轻学生作业负担,开设特色社团活动,努力做好课后服务,推行“5×2”课后服务模式,推动“双减”政策全面落地,凝心聚力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高站位谋划部署 严标准落实服务
为进一步落实“五项管理”和“双减”工作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,学校通过开展“问卷星”专题调查、印发“告家长一封信”等方式进行摸底、宣传、落实,走进每一个家庭,走进每一个学生,精准排摸课后看护需求。基于问卷调查结果,分析数据,查找问题,及时整改,严格落实“五项管理”和“双减”政策要求。作业布置求创新 减量提质谋发展
为贯彻国家“双减”政策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学校各教研组以“优化作业设计,促进双减落地”为主题,积极开展教研活动。教研内容既有对“双减”政策的深入学习理解,也有骨干教师的作业设计经验分享,还有面向新任教师的答疑解惑。老师们集思广益,达成共识:作业设计应以高质、精简为原则,体现共性作业与个性作业相结合,常态作业与特色作业相结合,基础作业与创新作业相结合。学校还定期开展“无作业日”活动,坚持“无作业、有活动”,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,引导孩子探知发现,参与劳动,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。
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,学校还围绕“双减”主题组织征文比赛,以赛促研共交流,以赛促教同成长,展示实施“双减”和“五项管理”为学校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。
在作业管理方面,学校建立了“每日作业公示制度”,创新作业的形式,合理调控作业结构,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、健全、创新作业管理机制。
教师有意识地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,从特色阅读、家务劳动、体育锻炼、音乐欣赏、美术熏陶等方面切入,通过思维导图、手抄报、连环画、错题管理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,提高作业的质量,丰富作业的形式,摒弃以往传统意义上的“抄抄写写”的形式。
特色社团激兴趣 多元课程增素养
学校严格按照“双减”政策规定,充分利用课后服务“5×2”时间,构建“校内+校外”双管齐下模式,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,实行整体性设计安排,共同打造多元课程体系,助力学生素养提高。所有学段课后服务时间不讲新课,课后服务第一节课进行作业辅导,第二节开展体艺兴趣活动,初中部开设晚自习和周六课后服务。
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,开设了手工、阅读、口才、声乐、中国画、刮画、讲红色故事、英语口语、足球、篮球、羽毛球等多门校本兴趣活动课程。
为满足个性化需求,学校还积极引入社会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,分年级搭建多样化、契合性的课程体系,在小学部开设了足球、篮球、气排球、鼓号队、管乐团、弦乐团、手工、素描、舞龙等不同类别、不同层次的艺术、体育类兴趣活动供学生自愿选择。初中部则以体育锻炼为主线,通过“阳光跑操”展现竞秀学子的无限活力,以此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,拥有充实而快乐的学习时光。
加强教研保质量 学足学好学风浓
“双减”政策对教学质量、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学校必须站稳守好课堂主阵地。我校作为一所新创办的学校,重点保证教育教研的质量,充分调研学生的基本情况,通过学科备课组集体教研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、教学课件等,紧扣教学目标,因材施教,抓实能力训练,扎扎实实地提升课堂教学效能。
通过无生课堂、推门听课、青蓝工程、师徒结对、集体备课等形式助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,熟悉学科业务知识体系,掌握教学常规技能,精进新教师的教学水平,使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得到了稳步提升。